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夯实应急实践技能 提高抢救实战能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7 15:54:37 浏览量:

 

记分娩室产前子痫并发产后出血抢救模拟演习

本网讯(通讯员 胡晓娜)10月11日,分娩室组织了一例产前子痫并发产后出血、突发设备故障、停电、停水、起火等仿真情景模拟抢救演习。这次模拟演习为了夯实应急实践技能,提高抢救实战能力,进一步保障母婴安全,在分娩室护士长翁小芳和助产士余丽珍及众多科室姐妹的通力合作下,前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一开始的病例选定、病情的发生发展、突发事件的穿插处理、整个抢救的治疗流程预案,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练、讨论、整改。下午2:30分,抢救模拟演习在分娩室紧张有序的开始了。

 

 

 

产前送来一位子痫前期一级护理的产妇,床头交接班后,分娩室责任护士做好了接诊安置、病情评估及处理。突然孕妇发生抽搐,口吐白沫,护士立即发出“孕妇抽搐了”的紧急呼救信号,通知医生。分娩室当班人员迅速集结,由当班组长指导组成临时抢救小组,分工到位:A护士维持孕妇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变化,负责抢救小组的各项统筹安排,由当班组长负责,B护士负责静脉管道,接收医嘱,执行医嘱保证快速正确用药,C护士负责和B护士确认医嘱,药物及各种辅助检查准备和呼叫,D护士协助配合医生抢救,E护士做好各种抢救记录和现病情报告,协调好护工和叫班人员配合工作。紧接着A护士麻利的上好开口器、吸痰、听胎心、了解并评估病情,B护士快速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接收医生口头医嘱,调整硫酸镁针滴速、地西泮针10毫克静推镇静等处理,C护士准确无误做好医嘱核对和外围联系工作,D护士和医生心照不宣,严密注意着孕妇此刻的宫缩、胎心及各种检验结果及体征,E护士准确清晰的记录用药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给医生反馈信息。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突然抢救场合一片漆黑,心电监护故障显示屏信号无法显示,瞬间抢救工作进入瓶颈,抢救组长迅速发出指令,通知水电组,马上去取应急灯和带储蓄电源的心电监护,并做好孕妇的安抚工作。很快排解了机器故障,水电重新恢复,抢救小组临危不乱,抢救工作还在继续。

 

在一系列的抢救处理后,孕妇恢复意识,并出现即将分娩征兆,医生知道对于发生子痫的孕妇来说早点把胎儿娩出就是缓解病情最好的方式,她查看了宫口,评估了孕妇此时的病情,果断的做了一个决定:阴道产钳助产。D护士立刻做好产钳各方面准备,消毒会阴、导尿、上台铺巾,通知新生儿科到位,A护士寸步不离孕妇身边,严密观察病情,不断给予孕妇信心和勇气,让孕妇安心,大家都在齐心协力的帮助她脱离危险。下午3点05分一个健康的新生命诞生了,而孕妇在胎盘还没有娩出时就阴道出血300毫升,医生马上给与了人工剥离并做好预防产后大出血的措施。胎盘娩出后一阵阴道出血500毫升,又一阵600毫升的出血,宫缩乏力,宫底轮廓不清,血压160/110毫米汞柱,脉搏123次/分,产妇情况危急,抢救小组紧急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联系血源、抽血、通知麻醉科进行深静脉穿刺……第一时间大家紧密配合,后续措施到位,治疗及时,3点41分产妇宫缩转好,阴道出血减少,生命体征慢慢平稳。突然辐射台方向火光四射,电板起火了,护士马上用灭火器做了处理,启动医院火警,紧急转移了产妇和新生儿到安全区域继续后续治疗。消控室人员扑灭了火源,安排了修复工作。

 

 

 

产科是一个突发性强,风险性高的科室,全体医务人员需要较强的应急抢救、组织协调的能力。随着二胎高峰的到来,季节的变化,高危孕产妇会越来越多,分娩室做为我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承担着突发应急急救的首要任务。

抢救演习结束,余后护士长针对本次演习做了分析和整改,提出了在抢救过程中角色定位、各司其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更加完善了抢救的细节工作。同时,加强了分娩室与水电组、消控室的合作,弥补了以往临床和后勤脱离的不足。全面地展示两种高危病理产科病种的应急抢救实施过程,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诠释了临床急救多科联动“急、快、准”的理念、严密的组织分工、准确果断地处置、专业的抢救流程和足够的后备支持等内容。全体医务人员受益匪浅,锻炼了应急思维,增强了分娩室全体医务工作者今后抢救工作的信心,规避了护士在抢救时的逃避及恐惧心理,提高了抢救实战的应急能力,为今后真正的抢救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