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策还是走了,夺走他年轻生命的不是错换的人生,而是肝癌!而幕后的推手——就是今天不得不说的乙肝病毒。
没错,姚策就是那个从生下来就从妈妈那里感染了乙肝的小孩。那个时代,这事很常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医疗技术那么精湛,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微乎其微。而就在前段时间,瑞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中还是碰到了少有的一例从母亲处感染乙肝的新生儿。所以今天,我们来解锁一下,该怎么做才能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减少肝癌的发生。
简略版
大家应该知道的是:乙肝感染难以治疗,但是可以预防。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为避免乙肝大范围流行,已经逐步推出了以下措施:
1.所有婚检、孕检的妇女有乙肝病毒筛查减免的政策。
2.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除了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外,还享受免费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政策。
3.近几年来,专家们不但总结经验,提出在妊娠期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来减少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根据最新肝病指南界定,妊娠期慢性乙肝妇女,乙肝病毒载量(HBV-DNA)≥1.0×105IU/ml,孕周在24周至28周,需要启动母婴阻断程序(主要是采用替诺福韦片抗乙肝病毒治疗,疗程从初始治疗至产后1至3个月)。
通过上述乙肝母婴阻断技术,能将新生儿感染率降至5%以下,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甚至达到了或无限接近于“零传染”。
可是,再严谨的制度,还是出现了感染乙肝的新生儿,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意识淡薄。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限于医疗技术,乙肝病毒肆虐,几乎在一处人群里就能找到乙肝患者。由于乙肝慢性迁延,被感染者无特殊症状,因此造成了乙肝类似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错误共识;又因为传染病的家族聚集性,很多患者甚至误以为乙肝是遗传性疾病——父母有,孩子肯定也会有。所以对其破坏性和传染性不加以重视,对用药又怀有畏惧心理。更有甚者,对免费的政策,怀有谜之抵触情绪,拒不参加婚检、孕检;有的则是没有及时住院分娩,以致错过最佳母婴阻断时机。
2.医疗滞后性。母婴阻断技术虽得到大力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或基层医疗机构未及时接纳信息,更新技术。
3.未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对于母婴阻断治疗的解读,过于文本化,未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妊娠期乙肝妇女的病情变化并非千篇一律,在孕24周前如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又无其它诱因者,或存在家族易感性、既往有生育乙肝患儿史,那么当乙肝病毒载量≥1.0×105IU/ml,无需期待,可随时启动阻断治疗。
4.耐药性。存在极少数人对替诺福韦片存在耐药性,但又没有及时更换药物。
及早建档,及时参加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只有重视乙肝病情,规范乙肝母婴阻断治疗,制定及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避免你的孩子在未来“凤毛麟角”的乙肝群体中“脱颖而出”。
医生简介:
彭从杰
内科主治医师
擅长肝病诊治、妊娠期乙肝母婴阻断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呼吸道疾病诊治、妊娠期生理状态评估等。
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门诊诊室:门诊208诊室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