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小儿急腹症之一——肠套叠

作者:管理员 来源:党建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2/7/27 10:12:33 浏览量:


“医生!做B哦!快!快!我家宝宝早上到现在总是呕吐,经常哭闹,刚才大便出来有点血。”深夜里,一位着急欲哭的年轻妈妈抱着刚满六个月的婴儿站在超声科门口。急诊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左中腹包块——符合肠套叠声像图。

肠套叠概念:是指部分肠管及其邻近的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症状。

好发年龄及特点:婴幼儿2个月~2岁,多见于4~10个月;男:女为2-3:1;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小儿;春秋季节多见,与此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

病因

1.原发性:环状肌痉挛:肠炎腹泻高热饮食改变---(肠功能紊乱)

2.继发性:肠腔实质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如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梅克尔憩室内翻及阑尾残端翻入---(肠蠕动的正常节律紊乱)

典型症状

1.腹痛: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幼儿突然发作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每次常持续15~20分钟,有缓解期。由于婴幼儿不能准确描述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2.便血:肠套叠发生时跟随小肠套入相邻肠管内的还有小肠系膜,而小肠系膜内有小肠血管。当被套入的肠管越来越多,系膜内的血管极易受压迫。当小肠出现缺血是,肠黏膜坏死、脱落以及出血,表现为便血,婴幼儿的血便酷似果酱,又称果酱样大便。

3.腹部肿块:发生肠套叠的小肠由于肠管套肠管,因此这段小肠偏粗、偏硬,婴幼儿的肚皮薄,故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即发生套叠的肠管。

其他症状

早期可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晚期可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可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体征婴幼儿异常哭闹,辗转不安或蜷卧不动;儿童:行走缓慢、身体前驱,家长背抱。

超声表现

1.病变区肠管横切面显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此“靶环征”外周为鞘部,呈一较宽厚的均匀环形低回声带;中心圆为套入部,呈强回声或强弱相间回声,为套入部肠管反折的浆膜及内层粘膜相互重叠挤压所致。纵切面显示“套筒征”或“腊肠征”,此为多层的管壁的管状结构。

2.CDFI显示套叠肠管管壁及其肠系膜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有无可以判断肠壁血流循环变化,以判断肠壁是否有大范围的缺血坏死。

3.肠梗阻表现:肠管增宽,肠蠕动异常(增强或减弱)。

鉴别诊断:腹部超声检查出现“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并不是肠套叠的特异性表现,应与肠道肿瘤.蛔虫性肠梗阻.肠重复畸形等相鉴别。

预防

1.要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肠道有适应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添加衣被。预防因气候性变化引起肠功能紊乱。

3.预防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用超声检查来诊断肠套叠已成为临床医生首选方法,因为超声诊断具有以下优点:

1.能测量套叠的长度范围;

2.可观察套头部肠壁组织厚度,厚度大于15mm时说明肠壁明显水肿,结合腹腔积液可提示肠坏死的诊断;

3.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可观察到肠管内气体随肠管蠕动而变化;

4.超声检查快捷无创,可实时反复追踪检查,诊断可靠,应用彩超还可判断肠系膜血管的血供情况,同时B超可作为复位后随访的最佳指标。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