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孩子长高“黄金期” 孩子长高“黄金期”| 2025年“春季助长调理”即将预约啦!

作者:林向韶 来源:小儿中医馆 发布时间:2025/2/5 17:16:32 浏览量:


《黄帝内经》云: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而人与天地相应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

血液循环加快

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期”

从开春到初夏

借助自然界少阳之气升发之时

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助长增高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季助长调理计划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中医馆门诊开展春季健脾助长调理计划,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开展系列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小儿推拿、小儿生长贴、艾灸、耳压疗法、针灸、中药膏方调理等提高小儿脏腑功能,增强脾胃吸收,促进睡眠,促进骨骼发育,为孩子身高的增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春季助长药贴

儿童春季“助长药贴”是在特定的季节,在特定的穴位上敷贴特制的中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孩子的脾胃功能,增强营养吸收,改善睡眠,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发育,以达到增高目的。


春季助长推拿

春季健脾助长推拿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以健脾补肾为治疗原则,四诊合参,针对孩子体质、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及经络辨证,给予调脾胃、益肝肾、充骨髓、助睡眠、扶助正气等推拿手法治疗,帮助孩子改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耳穴压豆

《黄帝内经》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脾肾两脏在人的生长发育、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耳穴压豆可以补益肾精、调理脾胃,补先天、促后天,从而快速促进孩子长高。


艾灸

春季小儿助长,可艾灸身柱穴。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功能作用。身柱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中药膏方

脾胃弱则百病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调和,则饮食正常,睡眠充足,小儿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乃春季助长之要诀!通过中医膏方调理达到益气健脾,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助长身体的目的。


适应人群:0-14周岁儿童

1、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增长速度慢于同龄的小儿

2、脾胃虚弱,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厌食,容易积食的小儿

3、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容易患过敏性疾病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

4、晚上睡眠不好,容易惊醒,夜啼,遗尿等小儿


调理频率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有长高要求的孩子,医师将根据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行中医辩证处方,配以相应穴位及调理方案来达到调脾胃助长的目的。

(1)普通体质常规疗法

生长贴1次/周(或小儿推1次/周),持续6周。

(2)脾胃虚弱助长疗法

生长贴1次/周(可结合小儿推拿+艾灸,1-2次/周)持续6周。(适合厌食挑食,脾胃功能弱,大便性状不佳的小儿)

(3)免疫力低下助长疗法

生长贴1次/周(可结合小儿推拿+艾灸,1-2次/周),持续6周(适合体虚易感反复生病导致身高生长缓慢的儿童)

(4)睡眠欠佳助长疗法

生长贴1次/周(可结合小儿推拿+耳压疗法,1-2次/周),持续6周(睡眠欠佳、易惊醒、入睡困难、夜啼等影响生长发育儿童)

(5)大童助长疗法

生长贴1次/周(可结合艾灸1次/周),持续1-3个月(适合年龄较大,临近青春期的孩子)


贴敷安排

预约时间即日起开始预约,可通过微信预约、现场预约的方式直接预约中医儿科或中医推拿科医生开单

预约流程:预约挂号”→“中医儿科”或中医推拿科,选择医生预约,开具治疗单付费成功后,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预约医生

林向韶主任中医师:门诊八楼818诊室

周建盈副主任中医师:门诊八楼815诊室

颜国伟主治中医师:门诊八楼819诊室


贴敷时间:3月1日---5月31日


贴敷地点:门诊八楼小儿中医馆


贴敷周期:每周1次,每次贴2-4小时,以皮肤耐受为度。连续贴6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已过青春期,骨骺已经闭合的儿童使用无效

过敏体质尤其是皮肤容易过敏的小儿不推荐使用生长帖

配合充足睡眠,多做纵向运动,配合每天跳绳、摸高、投篮、吊环、引体向上、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运动


  咨询电话:0577-58815035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