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宝宝误服异物怎么办?

作者:钟西鹤 来源: 发布时间:2020/5/11 17:27:06 浏览量:

 

日常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家长们不仅要防止宝贝感冒、胃肠炎、跌落等方面疾病和意外的发生。误食药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宝爸宝妈们要怎么进行预防,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怎么办呢?

 

图片1

一、处事不惊,深入了解

1.首先作为父母先不要慌张,不要责骂孩子,否则宝宝只会哭闹,不但不说出真实情况,还会拖延时间,增加救治难度。

2.尽快弄清楚宝贝服用了什么药以及服用时间长短和剂量,及时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救治提供信息。

3.如果宝宝出现昏昏欲睡、嘴唇有灼伤、异常流口水、呕吐等情况,带上药瓶,奔赴医院。

 

二、就地取材,紧急处理

图片2

1.误服干燥剂:干燥剂种类繁多,如硅胶、蒙脱石散、生石灰(氧化钙)等,其中硅胶和蒙脱石散一般问题不大,无毒害,可随大便排出。吞服生石灰属于比较危险,遇水容易灼烧食道或者口腔,家长应该立即让宝宝服用食醋、桔汁柠檬水等中和强碱,然后及时送医院。

2.误服消毒剂: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很多家庭都常备消毒剂,部分用饮料瓶装消毒剂,导致儿童误服。消毒剂主要成分是酒精、碘伏,少量服用,一般伤害不大,大量摄入,需催吐,然后赶紧给宝贝喝迷糊、米汤淀粉类流质,淀粉与碘结合生成碘化淀粉减少毒性。

 

图片3

3.  如果误服维生素、止咳糖浆等药物,让宝宝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因为有水果味,小朋友很容易把药当糖豆导致服用过量,不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安全性较高,单次过量通常不会导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另外一种常见药物就是维生素AD滴剂服用过量,不过维生素AD中毒剂量至少需要每次15颗,持续1-3个月才会中毒(应该很少会有这么粗心的爸妈吧),所以一般单次服用过量,很少发生中毒。不过也许及时去医院就诊评估。

 

图片4

4.如果误服安眠药、降压药、降血糖药等。这类药物毒副作用强,起效快,家长应迅速用手指、汤勺等刺激宝宝舌根部催吐(注意别损伤宝宝牙齿),然后喝奶、生鸡蛋清,保护胃黏膜。如果误服量较多、时间久,建议送医院急诊洗胃、支持治疗等。

5.以下误服需紧急就医:

①异物进入眼睛或吞服尖锐物品如钉子、回形针等,禁止自行处理,马上就诊。

②吞服汽油、煤油、指甲油等,一旦催吐,呛入肺部,将导致严重的肺炎。

③农药、樟脑丸等有毒的杀虫剂,此类毒性较强,可喝下肥皂水反复催吐解毒,马上就医。

④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神志不清、抽搐、反应差等,马上就诊。强调如果宝宝误服强酸、强碱、汽油类及昏迷状态,禁止催吐

 

图片5

 

三、防治结合,牢记要点

1.药物放在高处,包括冰箱内的药物,确保孩子看不见也够不着。

2.药物放在原包装容器内,最好储存在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包装中

3.家用化学用品,特别是消毒剂、清洁剂,不要放在饮料瓶、饼干盒、糖果罐中。

4.吃药时不要哄骗孩子是糖果,以免造成概念上的错误,买下安全隐患。

5.儿童喜欢模仿,避免在孩子面前服用您自己的药物

6.很多药物含有相同的成分,应检查标签,避免服用过量(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含有布洛芬成分,避免和美林同时服用;息可宁糖浆里面含有扑尔敏成分,避免同时服用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易坦静口服液里面含有平喘成分,避免与雾化药物特布他林混悬液同时使用)。

7.不要让孩子自己拿药吃,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药物。

8.加强儿童安全教育,让孩子明确哪些东西不可以随便吃。

对于误服,我们关注的不是“治”,而是更多的“防”,对于家长,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尽量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防范于未然?

 

医生简介:

IMG_2583

钟西鹤 主治医师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0年,负责教学及科研工作,曾到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新生儿黄疸、小儿湿疹、慢性咳嗽及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每月定期开展孕妇育儿学校线上直播课程。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