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长的寒假过去,学校复课了,小朋友们开学了,眼科门诊来测视力的家长和学生也多了起来。很多家长总会被一些不实信息误导,经常问我一些被带偏的问题,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些近视的误区。
一、近视眼镜能戴吗?会不会越戴越深?
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或是互相交流,或是对医生强调,“我家小孩不戴眼镜,一戴就摘不下来了,度数不戴还好,越戴越深。”
这真是眼镜天大的冤枉。
首先,对于小朋友们来讲,近视度数的增加最主要是因为眼轴长度增加。眼轴的长度是眼球发育程度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科学研究显示:眼轴每增长一毫米,近视度数一般会平均增长三百度左右。眼轴增长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近视化的程度越厉害。眼轴长度增加导致的近视,我们一般称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一般直到16周岁后眼轴停止进展,真性近视就不会再发展。
影响眼轴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用眼和生活习惯,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戴眼镜会加速近视进展。恰恰相反,如果近视的孩子不戴眼镜,会导致他们视物模糊,而出现眯眼、歪头、凑近视物等不好的用眼习惯,而这些习惯本身会加重近视进展。
其次,近视度数的增加和晶状体等屈光因素的改变有关。少年儿童眼轴较短,都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看远都需要睫状肌进行调节,特别是看近用的调节更多,所以睫状肌会很累,很容易发生睫状肌痉挛。短时间内,当睫状肌痉挛时,睫状肌一直处在绷紧状态,晶状体会保持凸出状态,变得更厚,导致屈光力增加,进而形成所谓的“假性近视”。短期时间内看近看得太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眼过度,就是假性近视的主要原因了。假性近视是可逆的,对于这一部分人,一般建议多户外运动、多看远,放松睫状肌,自然近视度数就不会增加了。
以上两种近视的成因,都与眼镜无关。而且,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近视度数大于100度就该建议孩子配镜,而对那些近视在100度以下的孩子,如果没有明显的看东西眯眼、歪头或者用眼距离过近等症状的话,建议可以暂时观察和随访,但是如果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最好佩戴眼镜。
二、视力和度数是一回事吗?度数高,视力一定就差吗?
有些家长很紧张,小朋友视力测起来不到1.0,就会问:“我家小孩是近视了吗?要不要戴眼镜啊?”在这些家长看来,视力就是度数,只要孩子的视力一掉下来就无比担心。其实定量近视程度的金标准是屈光度数,而不是视力。比如,我们一般会说这个孩子近视200度,而不是近视0.4。视力和度数是不同的概念,视力是大脑对视网膜成像的辨别能力,而近视度数则更客观的反应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
打个比方,眼睛就像是相机的摄像头,近视度数越高的眼睛,像素越差。而大脑就像是处理图像的软件,不同的大脑对图像的辨别能力是有区别的,就像是不同的软件对图像的美化程度是不同的。在同样清晰度视网膜成像的基础上,大脑辨识度高的人视力就会相对越好。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同样是150度近视,有些人裸眼视力只有0.3,而有些人可以达到0.5情况,这其实就是大脑视皮质识辨力的不同造成的。不过,总体上讲,绝大多数度数高的人视力比度数低的人要差。
三、散瞳对眼睛有伤害吗?会让近视度数增加吗?
有一部分家长非常排斥散瞳,视散瞳验光为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他们经常说:“我家小孩不要散瞳,一滴药水眼睛就模糊,对眼睛有伤害,看近根本看不清。”
其实,只要孩子符合可以散瞳的指征,就完全可以进行散瞳验光。散瞳药带来的畏光、视近模糊等副作用都是暂时的,对孩子的眼睛不会有任何永久性损伤。散瞳验光的目的,就是放松眼疲劳,去掉可能存在的假性近视,更加客观真实的反应孩子的屈光度数。
举例,如果一个小朋友在散瞳前,验光结果是75度近视,散瞳后是平光,那么这75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假性近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原文:“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门诊经常遇到的一些被误解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今年6月6日是第25个爱眼日,希望大家能关注眼健康,也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拥有明亮的大眼睛。
医生简介:
陈荣荣,女,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轮转两年,温州眼视光医院斜弱视中心专科进修儿童斜弱视方向。
擅长眼科常见疾病、各类型屈光不正及儿童弱视的诊断与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轮值
门诊诊室:715诊室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