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儿童排便减少(每周不超过2次)、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可能需要患儿排便时特别用力。发生率为3%~30%, 其中95%以上是功能性便秘。以往家长对宝宝便秘的治疗都会选择见效快的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等,可是过段时间会发现,一旦没有使用这类药物,宝宝又会发生便秘,甚至出现忍便不排的恶性循环。其实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是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的改变等。而且越早、越规范的治疗,症状持续的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注意:不要误把婴儿大便困难当做便秘
婴儿大便困难指健康的6-9月龄以下的婴儿在排出软便前至少用力排便或哭闹10分钟。婴儿大便困难排出的是软便或稀便,表现为在没有便秘的情况下排便费力、无效排便。原因可能为婴儿排便过程中未能放松盆底,以及婴儿腹肌张力不足,以致于不能做出Valsalva动作。婴儿大便困难通常随着婴儿发育成熟而自行缓解,直肠刺激可能适得其反,使用轻泻药一般没有必要。
一、合理饮食
饮食结构的调整是便秘治疗的基础。母乳喂养婴儿便秘发生率相对较低。母乳喂养会增强胃肠道刺激,以促进排便,且母乳所含的大量益生元如低聚糖有助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和胃肠道渗透平衡。应提倡母乳喂养。饮食中另外一种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的摄入。DF指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的, 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它可以增加粪便量,缩短粪便肠道通过时间。DF富含于谷类 、薯类、蔬菜及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谷类加工越精细其所含DF越少。谷类中含DF 较多者为高粱米、玉米;蔬菜类为菠菜、韭菜、胡萝卜、茄子、青椒及蘑菇;水果类为梨、桃、柿子、杏及枣;豆类为红小豆、芸豆及黄豆。对于便秘的婴儿,为了增加纤维含量的摄入,可用杂粮麦片或大麦麦片替代米粉,可用豌豆泥替代其他菜泥。少吃香蕉,香蕉含纤维素不高,含有较多鞣酸,鞣酸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会加重便秘。
二、足量饮水及运动
水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仅次于空气。 粪便含水量与其滞留于结肠的时间长短、部位、结肠传输时间及机体水分是否充足有关。 预防粪便干结除设法改善结肠传输功能外, 足量饮水、摄入DF、增加活动量亦至关重要。对于便秘患儿强调“足量饮水” , 除正常饮食应补充饮水量。儿童足量饮水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并随季节、气温及运动量适度调节。注意合理添加辅食,保证肉、蛋黄摄入,油脂摄入可以润肠通便。
年龄 |
饮水量 |
<1岁 |
110-150ml/kg |
1-4岁 |
100-150ml/kg |
4-7岁 |
90-110ml/kg |
7-13岁 |
70-85ml/kg |
>13岁 |
50-60ml/kg |
鼓励患儿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培养劳动习惯, 可以走路场合尽量不坐车、上下楼自己爬楼梯, 每日应有 1 h 以上的体育锻炼(慢跑、跳舞、游泳、跳绳)。
三、排便习惯训练
排便习惯的训练,是治疗功能性便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①、便器选择:外观引人、颜色鲜艳的器具, 放置在小儿易于使用位置(不一定是卫生间)。鼓励小儿每天在便器上坐一会儿。排便成功后父母给予表扬, 以增强其自信心。便器应有适宜高度, 使双膝水平高于臀部, 双足应着地以便用力, 并学会排便用力。
②、时间安排:主要借助胃结肠反射的“餐后早期反应”及“餐后晚期反应”安排小儿排便。 一般在餐后30~60 min,每次5~ 10 min, 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及强努而导致肛门肌疲劳。 经过1周左右训练, 小儿均能按要求定时排便, 减少直肠粪便潴留, 从而预防和治疗便秘。
③、开始年龄:小儿能理解排便训练意义并能配合, 适宜年龄为18-27个月左右。
在众多便秘治疗的论述中, 皆将以上环节称为一般治疗, 常被医师及家长忽视, 以上环节缺一不可, 应视为基础治疗, 不重视基础治疗而首先盲目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为“不全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医生简介
钟西鹤 主治医师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0年,曾到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学习。
专业擅长:新生儿黄疸、小儿湿疹、慢性咳嗽及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每月定期开展孕妇育儿学校线上直播课程。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