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汤圆,寓意圆圆满满,香软甜糯的煮一碗,孩子非常喜欢吃,因孩子脾胃功能发育不足,吃多很容易积食,短则会呕吐、肚子疼、发烧,长则脾胃虚弱,食欲逐渐变差,营养不吸收,耽误发育。近几天在门诊遇到几例因贪吃汤圆导致积食的小朋友家长带过来就诊案例:
案例一:小豆豆,男,3岁,元宵节时候看着爸爸妈妈吃芝麻馅的汤圆,馋的不行,家长也就给盛了一小碗。豆豆第一次吃,很喜欢味道,家长看孩子喜欢就又给了几颗汤圆,一家人吃完就开开心心睡觉去了。半夜小豆豆睡眠不安,哼哼唧唧,翻来覆去,早晨一起来什么也吃不下,妈妈给喂了点鸡蛋羹也吐出来了,一直喊肚子不舒服,家长一大早带孩子来医院:孩子精神欠活泼,小肚子胀,口气重,舌红苔较厚稍黄,脉滑数,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根据临床症状分析为饮食积滞夹有内热表现,治疗消食化滞兼清内热,予以保和丸加减。服用三天,同时结合小儿推拿,并嘱家长平时注意饮食清淡为主,控制食量。三天后复诊上述症状基本缓解,食欲恢复,嘱推拿再巩固2天,痊愈。
类似小豆豆积食案例临床也不少见,若小朋友平时不小心吃多了元宵、汤圆出现积食家长应咋办呢?下面不妨听林医生说说:
一、怎么吃元宵、汤圆更适合孩子?
元宵、汤圆是一种高糖、高热量的糯米类食物,非常难消化,一两岁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差,消化功能弱,尽量不要吃汤圆;三岁之后可以适当吃点,但是不要过多,每次吃最好3-4颗为最佳,让孩子学会细嚼慢咽,否则就会给胃肠带来负担;选择合适的馅料趁热着吃;时间尽量安排在早上或中午,不要晚上吃,这样才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充分消化;烹饪汤圆的方式最好是水煮,不要油炸。
为了避免孩子吃元宵、汤圆出现积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煮元宵的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参考:煮元宵时加几片陈皮,这样煮出来的元宵,吃后好消化,易吸收,孩子不容易积食。
原料:陈皮3~9克、汤圆2~4个
做法:先将陈皮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小火煮15分钟左右,然后再加入汤圆一起煮,待煮熟后,加点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 陈皮可以化痰燥湿、理气,弥补汤圆"滞"的缺点。另外吃汤圆要喝点汤哦,这样让汤圆更好消化。同时减少主食的摄入。
二、孩子元宵、汤圆吃多了如何调理呢?
如果孩子元宵、汤圆吃太多,一时间难以消化,症状轻家长可以给孩子煮点焦三仙消食汤喝,如果症状严重出现腹痛、发烧等建议赴医院就诊。那么平时除了药物调理外,还可以试试用小儿推拿的方法,帮助孩子消食化滞。
焦三仙消食汤
材料:焦山楂6g,焦麦芽6g,焦神曲6g,炒鸡内金6g。
制法: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15分钟,晾凉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2次,每次30-50ml。
功效:山楂性酸甘,微温,功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消肉食;麦芽性甘平,功能消食和中、消胀,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神曲性甘辛,温,功能消食和胃。三物焦用,习称“焦三仙”,专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纳呆呕吐、腹痛腹泻;搭配鸡内金甘平,功能消食健胃,化坚消石,更助消食化积之功。
该汤适用于积食病程比较短,或见形体壮实,平时喜食甜腻、肉食等,舌苔厚,食欲差,腹胀,大便酸臭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的小朋友。
适用年龄:3-7岁,婴幼儿酌减。
小儿推拿方法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300次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5.掐揉四横缝(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6.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7.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儿童脏腑娇嫩,稍有喂养不当容易积食,无论药物内服还是小儿推拿的方法都是帮助孩子清理肠胃。如果孩子积食症状消失后,食欲也恢复了,这时千万注意不要给孩子大开吃戒,如果又吃多了,孩子很容易病情出现反复,甚至比之前更严重。所以,孩子病好了之后再保持5-7天的饮食调护。俗话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和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