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吃手”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
宝宝刚出生就把小手放嘴边吧唧吧唧吃起来,因为新生儿有吸允反射。
3-4个月左右的孩子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可以动,可以自己放嘴里,吃手就是婴儿自我探索自我安抚的一种方式。
开始出牙了,吃手也可以缓解牙龈肿胀带来的不适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吃手这个行为要是一直存在,没有消失,家长再也无法淡定,着急地想把这个“坏习惯”戒除,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大打出手,吃手仍伴随孩子,无法摆脱。
其实周岁内几乎所有宝宝都会吃手,到了两周岁,会有40-50%孩子继续吃手,大多数孩子会在2-4周岁期间自然停止吃手,到了四岁吃手发生率大概只有5%,因此孩子四岁以后仍然吃手,需要引起注意。
吃手对牙齿和颌骨发育带来的影响因人而异,取决于孩子吃手的时长和频率,吸允的力度和角度等因素。牙齿异常也很难判断是吃手引起的还是自然生理原因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即便影响到孩子语言发育及社交功能也不建议强行戒除。
不该做什么?
1.不建议给孩子手指涂苦药水或辣椒水,因为这样做对孩子是一种惩罚。会伤害孩子自身安全感。等手指苦味散去,孩子会继续吃。
2.不建议家长一味说教。一再跟孩子强调不吃手指,家长过度阻止会反向强化了孩子吃手的行为。对于家长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越有兴趣。
应该做什么?
1.经常给孩子洗手,及时修剪指甲,培养手卫生的好习惯。
2.父母可以不动声色地对孩子吃手行为进行竞争性行为的替代。例如当孩子在吃手的时候,邀请孩子拉拉手做游戏,翻花绳;邀请孩子一边唱小手拍拍一边跳舞;玩吹口哨吹笛子、口风琴这类玩具,玩橡皮泥、面团等等。其实就是减少孩子个人独处和思维放空的时间,有人陪着他玩。还可以让孩子吃健康的零食,让嘴巴里面有东西占据。
3.对于睡觉之前的吃手,更多的是自我安抚。睡觉之前是宝宝一天当中自身安全感降到最低,需借助外力来进行身心放松的时候,如果家长不想孩子吃手,那么你就要给孩子做一些放松。例如调暗灯光,播放温柔平缓的音乐,给孩子做抚触,可以一只手抱着她,一手拉着习惯吃手的手掌,在她手指指背上轻轻摩挲,亲亲小手指,说一些温柔的话等,帮助孩子完成睡前心理放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交伙伴增多,生活内容的丰富,她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情绪调节和自我安抚方式越来越灵活,在认知上也懂得去权衡吃手指的利弊,吃手不再会是一个最优选择。对于孩子的小小坏习惯,最好的方法是用爱和陪伴去帮助他们逐渐更改,而不是控制。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