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同为感染指标,跑pct 和CRP谁更有意义

作者:管理员 来源:党建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2/11/25 19:03:54 浏览量:


PCT和C反应蛋白的区别,你熟悉吗?

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糖蛋白,在严重系统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的条件下,释放到患者循环系统的可溶性蛋白。PCT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高水平PCT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死亡风险很高,应立即应用抗生素及其他针对性治疗。PCT已被用于指导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细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其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和结核菌导致的感染。PCT水平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低水平PCT(<0.1ng/ml)提示肺部感染较轻,预后良好,但是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是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PCT水平可用于确定经验性抗菌治疗是否有效,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故对于接受抗生素治疗、需要暂停或终止抗生素治疗、监测感染灶的患者,每天均应监测PCT变化。如果在治疗开始72h内每天较前一天下降30%以上,认为治疗有效,若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感染加重或治疗失败,PCT水平降低可以视为感染好转和治疗成功。

PCT的参考值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25ng/ml。PCT达到0.5-2ng/ml时提示中度感染,当大于2-10ng/ml时提示全身感染,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10ng/ml。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与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菌体的多糖成分C-多糖发生凝集反应并于急性感染时出现的蛋白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IL-6、IL-1、TNF-ɑ等炎性因子可诱导肝细胞合成CRP。在正常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极微,通常不超过5 mg/L,并在人体内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微量的CRP变化就可以提示人体生理状况改变。

CRP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常值高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治愈后,其含量在1周内可恢复正常。病毒感染时,CRP常不增高(除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可反应机体炎症的严重程度不同浓度水平的CRP可反应炎症的严重程度。CRP含量在10-50 mg/L时,一般提示轻度炎症,包括:局部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膀胱炎)、手术及意外创伤、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非活动性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和大多数病毒感染;CRP含量在50-100 mg/L时,提示存在较严重的疾病,必要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CRP含量>100 mg/L时,应高度警惕严重的疾病并常伴有细菌感染存在。

CRP的参考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正常成人和儿童为0.068-8.2 mg/L;若为10-99 mg/L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100 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敏感性高达100%。CRP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标准:hs-CRP<1 mg/L为低度危险,1-3 mg/L为中度危险,3 mg/L以上为高度危险。研究表明,hs-CRP≥2.0 mg/L是中国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

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机体炎症反应均可引起CRP的升高,故单靠这一指标很难区分是否为感染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机体免疫功能及防御机制。而PCT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指标,表达水平不受非感染因素影响,因此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白细胞计数及CRP,是一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指标。而且已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敏感的脓毒血症诊断指标,其对感染前期的诊断,鉴别感染类型和感染程度,指导抗生素应用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临床上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检验科 林晓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