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过”之后如何早日“阳康”?请收下这份中医康复锦囊!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很多人都变成了“小阳人”,而经过大约一周的“奋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小阳人”也都变成了“阳康”。
“阳康”之后,大家往往会掉以轻心,觉得自己获得了新冠“抵抗金牌”,不需要再为疫情而担忧了。其实不然,在“阳康”初期,家长需格外重视恢复期的孩子调养,及时“查漏补缺”,帮助身体回到最佳状态。
俗话说“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身体就像打了一场硬仗,虽然体内邪气已除,但正气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伤害,可能遗留了一些症状如:乏力、咳嗽、食欲不振、多汗、腹泻、便秘、精神状态差等健康问题。
传统医学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奥密克戎虽然传播性强,但如果身体正气(抵抗力)足,就可以最大程度抵御“邪气”(病毒)入侵。近几年面对疫情,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孩子,除了科学用药调理身体,日常还可以选择中医外治疗法,下面给家长推荐几种中医调养康复方案,为孩子们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医调养康复方案
(一)中医药物疗法康复
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中成药选择:
1、风热证
证候:咳声粗亢,痰稠色黄,伴发热、咽喉疼痛、汗出口渴。
治则: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中成药:小儿咳喘灵颗粒、羚羊清肺散、金振口服液等
2、风寒型
证候:多见咳声频作、痰稀色白易咳,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淡苔薄白。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中成药:通宣理肺口服液、小青龙合剂等。
3、风燥型
咳嗽痰少,或痰黏稠难咯,或干咳无痰,咳声嘶哑,鼻燥咽干,心烦口渴,舌偏红,苔少乏津。
治则:养阴清肺润燥。
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口服液、糖浆)等。
4、痰热型
证候:咳嗽多见痰多黏稠色黄难咳,伴见发热、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腻。
治则: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肺力咳合剂、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5、痰湿型
证候:咳嗽多见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质稀、喉间痰鸣,伴见胸闷、食少、疲倦、便溏,舌淡苔白腻。
治则:燥湿化痰,肃肺止咳。
中成药:橘红痰咳液、二陈丸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穴位贴敷法
取穴:天突、大椎、肺俞(双)等。
用法:将敷贴药饼(细辛、白芷、白芥子、防风等适量打粉,姜汁调匀和丸,功效温阳散寒),用药膏外固定于治疗穴位上,每次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每周2次,8次为一疗程。
2.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膈俞、中脘、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清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以表面温度温热为宜。频次:每日1次,持续1-2周。
3.拔罐疗法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4.足浴法
组成:苏叶、艾叶、苍术、藿香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成2000ml药液,加适量冷水,调成适宜温度,双足置于浴桶中,足浴约10-15分钟,以全身微出汗为宜。
5.经穴推拿
取穴:开天门,推坎宫,清肺经,补脾经、清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起到健脾益肺、强身防感之效。
①开天门
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际处,50-100次。
②推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50-100次。
③揉太阳
指眉梢延长线与外眼角延长线的交点,一般这个地方摸下去有个凹下去的小窝,揉50-100次。
④清肺经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
操作:一手持小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自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一般操作100-500次。
⑤补脾经
健脾胃,补气血。
操作: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100-500次。
⑥清板门
清热利湿,健脾益气。
操作:板门穴位于腕横纹大鱼际到大拇指近端指节与远端指节相接的横纹处。操作者一手持小儿的手以固定,暴露鱼际部分,另一手指面贴在穴位上,由拇指根到腕横纹方向来回推动,100-500次。
⑦摩腹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操作:以肚脐为中心,至两侧边缘。将手掌置于腹部,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回旋性摩动100-20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⑧按揉足三里
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操作: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做按揉法,称按揉足三里,稍用力揉50-100次。
⑨捏脊
调整阴阳、健脾和胃,强身健体。
操作: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二、饮食调养
食物多样,营养搭配均衡,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山药、薏米、丝瓜、冬瓜等。也可根据情况合理选用药膳,茶饮等增强免疫力改善不适。
1、山药扁豆粥
【材料】山药50g,扁豆50g,粳米50g。
【做法】将上述三味分别入锅,加适量水共煮成粥即可。
【作用】益气健脾。可增强小儿脾胃功能。
2、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30g,红枣10g。
【做法】将浮小麦炒香,放入大枣煮汤。
【作用】调和营卫,敛汗固表。适用于小儿汗多者。
3、陈皮梨汤
【材料】一个雪梨,10克陈皮,枸杞适量
【做法】雪梨带皮切去核成小块,加入洗净的陈皮,大火烧开,盖上盖子,小火慢慢的煮大约20分钟,放入枸杞,冰糖,煮5分钟后关火即可。
【作用】雪梨和陈皮来搭配,有生津润燥、 清热化痰的功效。
4、沙参麦冬雪梨汤
【材料】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雪梨1只,蜂蜜适量。
【做法】雪梨洗净后带皮切小块,与北沙参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停火,凉温后加入蜂蜜即可。
【作用】滋阴清肺,养胃生津。适用于口舌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者。
三、清新室内环境
(1)熏蒸处方
组成:艾叶、薄荷、藿香、桑叶、菊花、苍术、石菖蒲等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成药液,置于家用空气加湿器内或者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1~2次/天。熏蒸完毕后可开窗通风。
(二)香囊处方
组成:藿香、艾叶、石菖蒲、苍术、薄荷、山奈等。
用法:上味等份,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孕妇及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者不建议使用。
让我们共同携手,运用祖国医学,护卫健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