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唇发红、睡不安稳、大便干燥……
孩子“上火”老是反复
不少家长对此常感困惑,束手无策
其实这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中医认为人体中的“火”分为生理的“少火”(维持正常机能的阳气)和病理的“壮火”(阴阳失衡导致的亢盛火邪)。小儿因“稚阴稚阳”体质(脏腑娇嫩、阴阳未充)和“纯阳之体”特性(阳气旺盛、阴液易亏),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上火”。
孩子为什么会上火?
外邪:若家长看护不当,外邪侵袭肌表,郁而化热入里,伤津耗气,则容易“上火”
饮食:小儿脾胃虚弱,若家长喂养方式不当,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积而化热,又或作息时间不规律,均可引起“上火”
情绪:家长教育不得法,常对孩子施压、打骂、喊叫,或孩子所欲不遂、突受惊吓等,也会导致“上火”,即所谓的“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环境:秋冬之际,气候干燥,加之室内供暖温度过高,津液易伤,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是最容易出现“上火”的季节。
症状:孩子“上火”常表现有心烦易怒、唇咽干燥、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眼屎增多、口气臭秽、手足心热、夜眠不安、便干尿黄等症状。
给孩子“去火”,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控制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多食新鲜果蔬,多饮水,忌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时增减衣物,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③耐心与孩子沟通,态度要温和,不要过分宠溺或严苛,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④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于干燥。
若孩子“上火”较为严重,应用以上措施未见明显改善,还可辨证口服滋阴清火的中药汤剂。如实火重,治以清热、泻火、解毒为原则。
虚火又分气虚发热和阴虚发热,以气虚为主应用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之法;若是阴虚为主则应以滋阴、清热、降火为原则。此外,配合刮痧、拔罐、推拿、针刺、穴位贴敷等传统中医绿色疗法来帮助孩子“去火”。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