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12个月宝宝的案例。
有家长反应:我家宝宝6个月添加辅食,现在都12个月了,还是不会嚼,经常吃的都吐出来。接下去该怎么办呢?如何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呢?
其实呢,这种情况可能与家长喂养时,食物的粗糙度不够有关。很多家长担心宝宝被食物呛到,因此准备的食物过于精细,宝宝始终用喝水喝奶的方式在“吞”食物。那么一旦食物中稍微有些粗糙的颗粒,比如比较稠的粥,宝宝还是直接吸入式吞咽,颗粒状食物就可能刺激口腔后部,引起呕吐反射。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宝宝往往只有一两颗牙齿,或者还没长牙。其实已经有咀嚼能力了,但很多家长认为,没有牙齿意味着不能咀嚼,只能吃细腻的稀糊状食物。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并不是必须有牙才能咀嚼。宝宝没有牙齿的时候,上颚和牙床可以承担咀嚼的任务。添加辅食对宝宝来说,除了营养功能之外,同时也具有锻炼口腔肌肉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宝宝7-9个月的时候,逐渐增加食物的粗糙度,进行咀嚼训练,对宝宝的口腔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准备足够量的糊状食物满足宝宝营养所需,但同时也要准备细碎食物,如把苹果和胡萝卜块加工成细碎状,甚至小丁状,帮助练习咀嚼。
进行咀嚼练习有两个要点:
(1)让宝宝坐直吃,而不是躺着喂:呕吐反射不是坏事,对宝宝具有保护作用。在掌握吃饭的能力之前,呕吐反射可以帮助宝宝把咽不下去的食物吐出来。因此,宝宝进食需要坐直,不能向后躺着、靠着坐,以免发生呕吐反射时呛到。经过重复尝试,宝宝学会运用口腔肌肉、学会咀嚼后,进食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年人,呕吐反射也会逐渐弱化。
(2)尽早让宝宝尝试自己吃:家长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宝宝出现干呕,这是一种呕吐反射。成年人如果使劲把手往喉咙里伸,也会引发这个反射。只不过宝宝舌头末端的感觉神经非常敏感,不需要很深就能引发呕吐。宝宝开始接触粗糙食物时,不具备咀嚼能力,会直接把食物吸到口腔后部靠近嗓子的地方,然后尝试吞咽,就会容易引发这个反射。让宝宝慢慢尝试啃咬一些块状食物,比如苹果块,可以强化宝宝口腔内黏膜的感知和舌运动的配合。如果让宝宝自己掌握吃饭的主动权,通过锻炼口腔肌肉,尽快掌握把大块食物吐出,不让食物进入气管的能力,呕吐风险就会降低一些。
普儿病区 谢江强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