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健康咨询热线: 0577-66888120
咨询时间: 08:00-11:30 | 14:00-17:0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错过爬行影响大脑发育?关于宝宝爬行,你得知道这些!

作者:胡雪 来源: 发布时间:2021/5/19 8:32:29 浏览量:

 

生活中聊天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别的家长说:“我家孩子没爬就会走了,这不也走得挺好的”。那么爬行到底重不重要呢?不会爬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事实上,没爬就走是不存在的!只能说孩子没有经过很长的爬行就进入了站立,进而开始练习行走了,但这样会对前庭觉、身体两侧协调发育造成影响。

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在7-12月进入爬行敏感期。

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爬行训练对未来平衡感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都很有益处。

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帮助其大脑发育,有利于左右脑分化,双侧协调,前庭觉刺激充足,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爬行需要的基础

1.颈部力量--能抬头

2.腰腹力量--能翻身、能坐稳

3.四肢可以逐渐撑起躯干

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宝宝在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弯曲,有利于前庭功能的发展,对形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至关重要。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爬行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地打转

第二阶段腹爬(倒退爬)

第三阶段手膝爬

         

腹爬                               四点爬

不会爬行的可能影响

会不会爬、有没有学爬的经历对宝宝日后动作、智力的发展影响很大。研究发现,宝宝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练习,会直接影响其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爬行训练的缺失会导致婴儿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粘人、过分好动、行为冲动等问题,严重的,长大之后还会出现阅读、计算、运动技能障碍,甚至会有社会适应障碍,不会与人交往等严重后果。

有研究表明,爬行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行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略过的。更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密切。

宝宝如果爬行少或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

也有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心智异常而不是智力异常。

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不会影响智力,但的确容易出现心智问题。上海的调研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并不是所有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都将影响心智,不过出现不同程度心智异常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爬行的发育过程

7个月宝宝由两侧肘部交替的向前移动带动下肢,见不到下肢交替动作的,为肘爬、拖爬或匍匐爬行;

8个月用双手支撑或肘部支撑,胸部离开床面,腹部不离开床面,可见到下肢交替动作,为腹爬、低爬;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面爬行或向后退着移动;

10个月胸腹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进行交替运动的姿势,为膝爬、四爬

11个月躯干完全离开床面,用手和脚像动物走路那样的向前移动,为高爬

12个月可以用膝关节支撑躯干立直地向前移动,为行走。

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东路521号
邮编:325200
母婴健康咨询热线:0577-66888120
投诉电话:0577-58815330
微信服务号
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